
【本报讯】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科学家冈瑟·克莱特奇卡(Gunther Kletetschka)近日提出了一项颠覆传统物理学的新理论:宇宙的基本结构并非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,而是由三维时间构成,空间则是时间的“副产品”。
克莱特奇卡用画布和颜料的比喻来解释这一观点。他表示,三维时间就像画布,是万物存在的基础,而空间则像画布上的颜料,是时间的衍生物。这一观点与我们习惯的“空间为主、时间为辅”的世界观截然不同。
在他的理论中,时间不仅仅是一条线,而是有三个维度。想象你沿着一条直线前进(传统的一维时间),但你可以在某一时刻转向第二条垂直的时间线,甚至通过第三个时间维度在不同时间路径之间切换。这种结构有助于解释量子叠加等现象,即粒子似乎能同时存在于多个状态。
更令人关注的是,克莱特奇卡的数学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已知粒子的质量,如顶夸克的质量与实验测量值高度吻合。这一成就为长期困扰物理学界的“粒子质量起源”问题提供了新思路。
其实,关于多维时间的探索并非首次。南加州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伊扎克·巴尔斯(Itzhak Bars)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过类似设想,但由于缺乏可验证的实验依据,这类理论一直未被广泛接受。而克莱特奇卡的理论不仅有坚实的数学基础,还能做出可检验的物理预测,有望推动多维时间理论从理论走向实验验证。
目前,这一理论尚处于早期阶段,仍需更多科学家验证和完善。但它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,有可能推动物理学迈向“万有理论”的新纪元。